如果能不去的话,当然还是不去为妙。所以鲁王果断派人杀了原身的管事,随后连带着原身陪嫁丫鬟,陪嫁庄头一系列亲信都杀干净了。
同时亲自虐打原身三天,关禁闭。
最后养伤半年才能下床。
之后一直被关着,连自己住的院子都出不了,自然无法再尝试做些什么。
有地方官员发觉情况想要弹劾。
也基本都遭到了他的暗杀。
剩下的要么因害怕,要么因为先前天武帝举措让人心寒,都没干预此事。
毕竟弹劾了又能怎么样?
再关三个月禁闭,然后再死一些王府的官员,等他出来,杀自己全家吗?
先前弹劾的御史,在鲁王回到封地后的第三个月,就因为大火,一家十七口全部死于火海,后以意外失火结案。
谁信呢,可不信又能如何?
两年后,也就是三个月前。
有家里孕妇或孩子失踪被害的人家查到了端倪,并在早已知情,但又不大敢做些什么的部分官员的帮助下,总算将事情闹大,并在一众官员十分有默契的偷偷保护下,顶着大诰,进京告状。
所谓大诰,就是天武帝打着爱民如子,为民做主的旗号编纂发行的一本简略版本律书。百姓要是被官员欺负,手捧着这本律书进京告御状,任何人都不得阻拦,名声着实不小,一些官员对之也算是深恶痛绝。那些官员一路保护那些告御状的,未尝没有算计报复之心。
凭什么他们俸禄极低,同时贪污几十两就要被剥皮揎草,他的那些个儿子俸禄极高,并且为非作歹却毫发无伤。
哪怕他们知道这么做也无法奈何鲁王朱钦,但仍然愿意这么干,至少能让那些以为当今爱民如子的愚昧百姓们清醒一点,也能让天武帝史书名声差点。
以及让更多的官员充分意识到。
不患寡而患不均,当今天子根本就没想与他们共治天下,只是把他们当做随便打杀,饿不死就行了的家奴罢了。
方便他们日后抱团,共同实践,什么叫做君视臣如草芥,臣视君如仇寇。
:背锅王妃被赐死(2)
所以最终结果就是,告御状的那些人在各路官员暗地保护下,十分顺利地进了京城,天武帝再怎么暴怒,也只能无奈接下此案,派人将鲁王押解进京。
同时详细调查事实究竟如何?
真实情况天武帝他就算没有查得清清楚楚,但查个七七八八还是没什么问题的,很快他就知道那些告御状的人说的没错,也知道是官员暗地保护才能让他们顺利进京告御状,不然那些个平民百姓早被他儿子鲁王派人暗杀弄死了。
本来天武帝就不怎么想惩罚自己亲儿子,毕竟自己儿子自己疼,再怎么混账那也是天潢贵胄,怎么能为了些平民贱民的死受罚,更别说为之而受刑了。
很多官员在插手此事的调查结果。
更让他坚定了这一信念。
因为他要是真罚了自己儿子,岂不是顺遂了那些官员的心意,最重要的是一旦此事最终成了,也就是他儿子鲁王受罚,那么亲王犯法也要判刑,将会成为定制,成为官员们限制皇权的手段。
到时候如何保障皇族的至高无上?
以后犯法的藩王天天被弹劾,有罪的被弹劾,没罪的也能造出罪来弹劾。
还不得让皇族名声扫地。
这口子不能开,绝对不能开。
于是结果就是,鲁王劫掠孕妇,并以未出生
胎儿炼制人丹之事,因为查证需要时间暂且压后。而所有被天武帝查到参与保护百姓手持大诰,安全进京告御状的官员,都被天武帝以贪污,或者属于十年前造反姜丞相的党羽余孽为借口,或直接斩首,或抓起来打杀族灭。
杀的官员惊惧胆寒,愤懑怨恨。
却又不敢轻举妄动。
等杀了一通背后支持,或者说策划此次告御状事件的官员后,天武帝才开始处理他儿子鲁王的事。毫无疑问,这事还得有人背锅,可是上次背锅的王府长史等一系列官员后来还没补上,或者说他想补,但根本没有官员士子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