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之后各人按照各自的分工行事,姜舒月和冯巧儿避开了左宝树他们伐木的危险区域,在附近找起了野菜。
&esp;&esp;此时天光已然大亮,阳光透过树木光秃秃的枝丫,洒向大地,照亮了树林里刚刚冒出头来的野菜。
&esp;&esp;姜舒月欣喜地找到一大丛野根蒜,忙从背篓里拿出小尖锄去挖,见冯巧儿拿的是镰刀,忙拦住她:“下面还有小蒜头,不能割,要用挖的。”
&esp;&esp;冯巧儿也不问她是怎么知道的,只听话地将小镰刀换成了小尖锄,学着姜舒月的样子挖,挖出来的菜根果然是小蒜头。
&esp;&esp;她看看挖出来的小蒜头,又将整株拿起来放在鼻尖闻了闻,转头问姜舒月:“姑娘,这是葱还是蒜?”
&esp;&esp;姜舒月一边挖,一边回答:“闻着像葱,吃起来像蒜。拿回去炒腊肉,那滋味……”
&esp;&esp;穿越前,她和师姐们在山脚下培育木耳的时候,吃过当地农家的野根蒜炒腊肉。
&esp;&esp;只需要一点刀工,把腊肉片切得尽可能薄,之后随便炒,最好稍微炒得焦些。
&esp;&esp;色泽浓郁,香气扑鼻,非常下饭。
&esp;&esp;听她描述,冯巧儿口水都要流下来了:“家里正好有腊肉,回去我来炒!”
&esp;&esp;野菜都是成片长的,割完野根蒜,姜舒月又发现了朝天委陵菜,也就是鸡毛菜。
&esp;&esp;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一道农家菜——鸡毛菜排骨汤。
&esp;&esp;不敢走太远,姜舒月带着冯巧儿绕着左宝树他们伐木的区域画圆,陆续找到一点荠菜和附地菜,打算回去做一道荠菜炒鸡蛋和一道附地菜炖豆腐。
&esp;&esp;野菜大多数都性属寒凉,即便用重油大肉,也不会显得很腻,吃多了不容易上火。
&esp;&esp;两人的背篓很快装满了野菜,姜舒月见左宝树他们的伐木还在继续,便走过去问:“宝树哥,附近可有松树?”
&esp;&esp;左宝树点头:“有倒是有,只不过长得不高。”
&esp;&esp;不高也没事,有松针土就行。
&esp;&esp;腐叶土经过处理可以做肥料,可腐叶土也很多种,其中弱酸性的松针土非常适合改善板结偏碱性的土壤。
&esp;&esp;见她眼巴巴看过来,左宝树叮嘱两句伐木的注意事项,便带着姜舒月和冯巧儿去找松树。
&esp;&esp;走到地方,姜舒月用脚踩了踩,蹲下用手拨开表面浮土,一眼便看见了埋在下面厚厚的松针土。
&esp;&esp;此时的松针土已经是深褐色了,轻轻一捏就碎,早已腐熟,取回晾晒驱虫就可使用。
&esp;&esp;姜舒月蹲下的时候,肩上的背篓便被左宝树接了过去,可等她站起来,背篓已经换到了冯巧儿手上。
&esp;&esp;只见冯巧儿背着自己的背篓,抱着她的背篓,正一脸虎视眈眈地望着左宝树,好像怕被他抢走似的。
&esp;&esp;姜舒月很快明白发生了什么,有些哭笑不得。接过冯巧儿怀里的背篓,自己背好,对左宝树说:“宝树哥你去忙吧,我们在这儿歇会儿。”
&esp;&esp;左宝树看了一眼她背上满满当当的背篓:“林子里冷,野菜若是采够了,我送你们回去。”
&esp;&esp;冯巧儿着急回去准备饭菜,就让左宝树先带她们下山。
&esp;&esp;行到村边,姜舒月说她们可以自己回去,左宝树便没有送,转身走了。
&esp;&esp;才走到村口,正好遇上印公子一行人。冯巧儿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,又看印公子,抱怨:“越来越早了,以后是不是还得给你们准备早饭呀!”
&esp;&esp;印公子这回没忘带点心,还一口气带了两包,让随从扔给冯宝儿:“也不是不行。”
&esp;&esp;上回印公子忘了带点心,印四让人去城里最好的点心铺买最贵的,可冯巧儿一吃就说,不如印公子之前带过来的好吃。
&esp;&esp;印公子笑着说她有品味,还说下回过来多带一包。
&esp;&esp;今天果然多带了一包,可把冯巧儿高兴坏了:“我这就回去做饭!”
&esp;&esp;姜舒月:好吧,猪瘾战胜一切。
&esp;&esp;想着肩上一轻,背篓换到了印四手中,很快有随从接过背上。
&esp;&esp;太子看了四阿哥一眼,心说老四过于体贴了,体贴到把他想做的事全给做完了。
&esp;&esp;姜舒月下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