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胤礽的太子群(清穿) 第77章(2 / 3)

不是宜妃和九阿哥这回做得实在过分,康熙都忘还有万琉哈氏这个人。

原来她与德妃同年入宫,还在一起共过事吗?如今永和宫偏殿还空着,若两人能够和谐相处,倒是一个不错的去处。

康熙认真考虑起来,想了想说:“德妃性情温厚,不争不抢,是个能容人。可万琉哈氏贸然去找她,不合规矩,德妃顾忌着宜妃的面子,当然不会答应。”

低位妃嫔居住宫室,都是从前的皇后或皇贵妃安排的,也是他点了头的。万琉哈氏想换地方住,不去找宜妃和惠妃,直接找到德妃,不合适。

德妃不同意,也在情理之中。

太后闻言点头:“是这个道理。”

康熙哂笑:“皇额娘素来不爱管这些,怎么忽然怜惜起万琉哈氏来了?”

太后很是无奈:“还不是她曾经跑到我跟前求我给十二阿哥做主,我不管也得管了。”

太后是怎样管的,托谁代劳,康熙都清楚。他觉得太子妃处置非常稳妥,把各方面都照顾到,便没插手,只在最后惩戒九阿哥和十阿哥。

“事情都过去了,是九阿哥和十阿哥不对,两人也得了教训,往后再不敢仗势欺人。”

康熙抬眼看太后:“难不成万琉哈氏又为了自己事来求您了?”

“不是不是。”太后摇头,“是惠妃和宜妃在我这里因为万琉哈氏吵了起来,正赶上太子妃过来请安,她见我心烦,便给我出了主意。”

从前太后不爱管,也没什么主意,四妃吵到慈仁宫她就装傻,装听不懂,她们见无人做主自然会想办法让皇上知道。

可总这样也不是一个办法,太后忍不住劝皇上:“天上不能没有太阳,后宫也不能没有主事之人。我年纪大了,见不得这些,皇上忙于政务,顾不上这些,还是在功勋世家当中选个持重的人进宫来管事吧。”

后宫无人主事,四妃品阶相当,遇事不决的时候,总爱跑到慈仁宫来问她的意思。

她当皇后的时候都没管过东西六宫事,老了老了更不会管。

即便她装傻充愣不管事,四妃循例也要来征求她的意见,烦都要烦死了。

若后宫有主事之人,她就不在四妃汇报流程上了,也不用听那些勾心斗角的话,当真可以安享晚年。

八岁御极,十四岁亲政,才过不惑之年,已然熬走三位皇后,一位贵妃,别人没说什么,康熙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克妻。

尽管有人愿意送女进宫搏一个母仪天下,康熙却不愿意再祸害别人。

或者说,这四十几年,他经历过太多死别,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贤内助,实在太累。

“皇额娘说的事,我记下了,容我再想想。”

他如常敷衍着太后,见太后认命般地朝着他笑,忽然有些不忍心,觉得自己这样很不孝顺。

明知道太后不擅长处理后宫纷争,也不爱管这些,还默认四妃所作所为,让太后为难,对不起太后对他养育之恩。

康熙惭愧地垂下眼睫,半晌才道:“若是皇额娘觉得太子妃能够独当一面,就让她帮您挡一挡好了。”

反正他早晚要传位给胤礽,掌珠早晚是皇后,早一点在后宫历练不是坏事。

“啊?”太后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,本能觉得有些不合适,“太子妃再能干,也是晚辈,怎么好让儿媳妇管公爹房里的事?”

前明有先例,康熙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,笑道:“应该四妃管的,还让四妃管着,若她们有事向您讨主意,您再去找太子妃商量。”

不会直接插手东西六宫事,太后这才放下心,又迟疑:“太子妃才进门,就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她肩膀上,我这心里怪不落忍。”

康熙不以为然:“她以后肩膀上的担子只会更重,您不信我,总不会不信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眼光吧。”

是这个道理,太后笑呵呵说:“都信,我都信,按皇上说的办好了。”

转过天,在四妃过来请安的时候,太后把自己对万琉哈氏安排说了:“宜妃又要伺候皇上,又要兼顾五阿哥和九阿哥实在辛苦。那个万琉哈氏也是个不省心,依我看,不如将她调出翊坤宫,让她住到别处好了。”

宜妃反应跟皇上差不多,很是惊讶。

她们从前也经常在慈仁宫争吵,太后只是坐在那里像佛爷似的旁听,什么都不管,被问到就装傻充愣。

今天是怎么了?

不但亲自介入,还一锤定音地给出了解决办法。

让万琉哈氏搬走?以后她受了气,谁来做出气筒?

还有三节两寿要用到的绣活儿,让她自己动手吗?

从元后开始,东西六宫以节俭为美德,皇后尚且要在闲暇的时候给皇上做中衣缝袜子,更何况是她们这些妃妾。

宫里有针工局,可有些心意不能指望针工局,绣工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她身边宫女也会刺绣,手艺却比不上万琉哈氏好。

况且万琉哈氏在翊坤宫住了这么多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